真实的医疗,远不像医疗剧那样波澜壮阔,在邯钢医院,老年病科的医护们只有一个朴实的心愿,如何做,才能获得患者的认可?
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优质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医务人员为终末期患者减轻疼痛和不适,关注患者的社会、心理、精神需求和信仰自由。当宗教信仰与临终关怀同时发生,我们又如何选择?
张老太是一名癌症晚期患者,治疗期间辗转多家医院,最终选择在邯钢医院老年病科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张老太一家信奉佛教,入院之初,张老太和家就与科室商量,他们家特意请了人,希望能在病房为老人举行超度仪式。
老年病科的住院床位其实非常紧张,但是秉承着仁心仁术、尊重和保护患者宗教信仰的理念,老年病科医护做出了许多努力,终于在不影响其他患者的情况下,为老人协调出了一间双人病房,给仪式腾出了空间,并将其所在病房设置为24小时免打扰,方便家属为老人诵经积福。
在老年病科看来,他们是遵循医德,为临终患者提供了人道主义关怀,是应为之举。但令他们惊讶的是,仪式结束后,以家属为首的二十余人还特意来到了医办室鞠躬致谢,感谢他们能让老人离去的平静庄严。主持仪式的僧人感慨于医院能这样尊重、爱护患者,十分感谢邯钢医院能尊重他们的信仰。
老年病科医护相信,医疗除了救治,也应当给予患者无条件、平等意义上的关怀,因为生命是超越国界、种族和意识形态的。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自由,以维护临终病人的人格尊严,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人员职业生涯中的终身课题。
红包难题
收红包无疑是违反医生职业道德的行为,但总有患者执意要将红包送给医生,医生不收就不安心,遇到这种情况,邯钢医院是如何处理的呢?
11月9日,老年病科的一位患者家属,为了表达对治疗的满意和自己的感激之情,执意要将500元红包送给主管大夫张强,张大夫三番五次拒收,最后患者家属瞅准机会,将红包扔下就跑,而且死活不让医生退。无奈的张大夫用这500元为患者交了住院费,并在患者出院前将押金票给了家属,让住院结算退还患者。这番行为还遭到了患者家属好一顿“埋怨”,在出院填写满意度问卷时,患者一家勾选了“非常满意”。
无独有偶,11月15日,在老年病科住院的贾先生也非要给罗志国大夫塞红包。据贾先生回忆,当时自己住院的时候情况比较紧急,生活用品准备的也不齐全。罗大夫不仅自掏腰包给自己买了暖水瓶,还对自己关怀备至。于是就通过送红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没想到,却被罗大夫充到自己的住院费里,换成押金条又还到了自己手中。
对医生来说,救死扶伤是他们永恒的初心,医疗和诊断是一份工作,更是崇高的信仰,这份信仰无法用红包来衡量,却可以用锦旗来表彰。因此表达感激,一面锦旗足矣。而锦旗背后那份来自患者的善意和配合,总是能温暖忙忙碌碌的医务工作者。
沟通难题
以上这两面锦旗是患者王老先生身在天津的儿子,在办完出院一系列事情急匆匆回到天津后又专门叮嘱让母亲送来的。
王老先生刚到科室的时候,出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不信任感,对医护人员提出了各种要求与意见,让医护们觉得很不好沟通,无论怎么做工作,总是得不到认可。杨希泉主任了解情况后,在早交班时一再提醒大家注意不要只看病而忽略病人的家庭背景及其他因素,要把“病和人结合在一起”,再去和家属沟通。
杨主任的指点令医护深有感触,他们做好功课,再以真诚的态度去面对王老先生一家,医护人员的努力和真诚都被老先生看在眼里,逐渐对医护人员交付信任,这份反馈也让老年病科全体人员非常开心,随着治疗的进行,老年病科和王老先生的相处愈发融洽。
在王老先生出院一段时间后,老先生的妻子突然带着两面锦旗回来了,是特别送给杨主任、罗大夫及老年科全体医护的,在交谈时家属不仅对住院期间的主管医护(罗大夫、李婷婷)表示感谢,还对当晚抢救的医护(靳丽敏、刘林、徐俊俊)也表示感谢。
邯钢医院老年病科
在老年病科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患者,有信仰宗教的、缺乏安全感的、沟通不畅的、特殊生活习惯的......
诸如此类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也对我们医护的治疗、护理、保障患者安全等方面都提出更高了的要求,老年病科医护也会一直努力下去,不断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给予患者家庭般的温暖。